“虛擬制造”又稱“業務外包” ,是制造干燥設備企業把業務鏈的中間制造環節部分或全部進行弱化 ,實行委托協作加工 ,而對業務鏈上游的產品開發設計 ,下游的市場營銷(包括售后服務)等環節進行強化的一種制造管理模式 。
其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干燥設備定牌制造 ,又稱OEM制造 。指核心干燥設備企業把設計好的產品交由專業制造承包商生產,并在最終產品上打上核心干燥設備企業的知名品牌 。二是定牌設計制造 ,指銷售商購買制造商的設計資料讓代工干燥設備企業組織產品生產制造 ,打上自己品牌對外銷售。三是工序外包制造 ,通常指核心干燥設備企業把一些粗加工及技術含量低的工序擴散到周邊人力成本低廉地區的干燥設備企業代為加工 ,把關鍵工序如精加工 、裝配 、檢測等工序交由自己控制 。序交由自己控制 。這種模式在干燥設備企業組織形式上表現為中間小(精),兩頭大(強)的“啞鈴型”結構 。
專家認為 ,“虛擬制造”是產業鏈上各種要素定期 、定向在全球范圍內移動的外在表現形式 。對優勢干燥設備企業而言 ,其移動趨向于產業鏈的中高端,最終達到對整個產業鏈的(相對)掌控;對一般中小干燥設備企業 、弱勢干燥設備企業而言 ,其移動趨向于產業鏈的中低端,成為產業鏈的一個環節或某個環節的若干部分 ,最終其“附生”于優勢干燥設備企業,從而形成一個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 。
我國干燥設備行業千余家干燥設備企業在國內的產業布局趨同 ,導致生產總量不小 ,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大而全” 、“小而全”現象普遍存在,干燥設備企業存在內部自我配套意識濃厚 、生產周期過長 、成本居高不下、整機性能及可靠性無法保證、對市場需求反應遲鈍等問題。而在國外機床干燥設備企業的競爭優勢日趨勢明顯 ,而且行業干燥設備企業多為小型干燥設備企業 ,一般為220~500人 ,最多不超過800人 ,銷售收入都在數千萬元甚至數億美元 。
因此 ,我國的干燥設備企業要徹底要想縮小與國外的差距 ,就必須和國際水平接軌 ,向虛擬制造過渡 。利用新的發展方式不斷加強行業的競爭力 。
隨著人類對環保的重視 ,改進干燥設備的環境保護措施以減少粉塵和廢氣的外泄等 ,也將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專家稱 ,通過技術競爭 ,走強強聯合 、優勝劣汰的道路 ,培育出業內實力雄厚的領袖型企業 ,也許指日可待了 。
值得注意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產品在質量及技術水平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我國干燥設備制造企業必須不斷借鑒國際先進技術 ,結合實際使用經驗 ,探索新工藝 ,開發新技術 ,拿出新產品去參與國際競爭 。
專家稱 ,在探索干燥技術的新型發展道路時,必須對能效、環保以及產品的質量進行綜合考慮 ,以求得全面 、協調和可持續地發展 。要實施高效與綠色干燥的發展戰略,首先要走資源節約型發展道路 ,變單一粗放型干燥為組合 、智能型干燥。
專家表示 ,我國的干燥設備不僅要從干燥工藝上進行根本改造 ,還要進行全面 、多層次的節能技術改造 ,大力發展應用可再生能源與工業余熱的干燥技術。我國要從一個干燥大國發展成為一個干燥強國 ,必須進一步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夯實應用研究與應用開發的基矗在技術上要加強自動化程度、測試技術、制造工藝和材料材質外觀設計等方面的研究 。
此外 ,政府要建立與完善干燥設備的綜合評價準則與行業標準 ,建立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機制 ,加快干燥技術的更新換代。市場需求推動產品創新 ,干燥設備行業致力于新產品的研發 ,未來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的今天 ,節能減排越來越重要 。干燥設備未來的發展前景是新技術 、新領域、高品質、低能耗 ,其實這不僅僅是干燥設備的發展前景 ,也是許多設備行業的發展之路 。
長期以來,國內干燥設備行業一直有這樣的特點:生產規模小 ,入門門檻低 ,整體技術含量不高 ,但如今 ,高科技含量產品正在催生干燥設備制造業骨干企業的涌現 。全行業正在逐步告別價格競爭時代 ,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正在成為干燥設備骨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這也意味著行業整合步伐加快 ,通過技術競爭 ,走強強聯合、優勝劣汰的道路 ,在行業內培育出一些實力雄厚大企業集團 ,指日可待 。
我國現在生產的干燥設備品種日益增加 ,適用范圍不斷擴大 ,產品水平及質量迅速提高 ,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 。特別是我國政府出臺了支持產品出口的各項相關政策 ,為國內干燥設備生產企業創造了極好的外部條件,這都表明我國干燥設備發展前景良好 。
隨著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 ,對干燥設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從而帶給了國內烘干設備市場的大好形勢 。許多生產干燥設備的企業猶如雨后秋筍搬涌現 ,并都獲得了很好的經營銷售業績 。此時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 ,干燥設備的總體水平也不斷提高 。
如今 ,人類對環保的重視,改進干燥設備的環境保護措施以減少粉塵和廢氣的外泄等 ,也將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專家指出 ,必須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 ,同時在應用研發方面 ,既要注重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又要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既要注重新技術 、新應用領域的開發 ,又要注重傳統工藝和傳統應用領域的革新與創新 。這也是我國干燥設備行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
到目前為止 ,我國干燥設備產業的顯著發展特點是科技研發的作用日益突出,已經不再是以前靠價格打拼的時代 。企業應該下大力氣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 ,把質量和技術再進一步提升上去 ,加快我國干燥設備行業走上國際化的步伐 。
近年來 ,隨著我國干燥設備科技含量的提高 ,行業正迅速發展著。“十二五”產品開發的重大項目主要有三類:其中之一就是重點發展關鍵功能部件和干燥設備系統 ,為干燥設備產品升級奠定基礎 。
干燥設備作為量大面廣的通用機械產品 ,廣泛應用于化工 、制藥 、農林土特產品 、糧食 、輕工等領域。
當前 ,我國干燥設備產業的發展目標及重點行業已基本確定 。干燥設備產業經過“十一五”的高速發展期 ,目前 ,整個行業中簡單的經濟型干燥設備占到近70% ,高中檔干燥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結構矛盾依然突出 。
據了解 ,“十二五”期間 ,我國干燥設備主要發展項目包括中高檔干燥設備系統 、高精度數字化測量儀器和干燥設備刀具 。滿足國家重點工程需要 ,實施高級型干燥設備示范工程 。重點發展的高級干燥設備范圍有:高速 、精密干燥設備等 。
為此 ,干燥設備行業要力爭通過加快產業和產品結構的大規模調整 ,到“十二五”末實現:國產干燥設備占國內需求市場的比重從現在的不足30%上升至50%以上 ,國產干燥設備采用自己的功能部件達到60%以上 。
此外 ,干燥設備未來行業的突破重點是:發展大型 、精密 、高速干燥設備裝備和干燥設備系統及功能部件 ,改變大型 、高精度干燥設備大部分依賴進口的現狀 。相關企業應該通過技術改造,朝著這些方向不斷發展 。
對于干燥設備企業內部來說,干燥設備的發展以技術改進為主 ,但是在技術改進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技改中千萬不能再搞大而全和重復建設 。技術改造后要能提高干燥設備企業快速反應市場的能力 。按專業化協作的原則選擇重點 ,加強優勢部分 ,形成自己特色 ,使優勢部分更優勢 ,以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