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雖然有眾多的干燥設備廠,但干燥設備水平與相比仍有很大的距離,這是業內人士的一致看法。如何盡快提高我國干燥技術水平,應對入世后來自各方面的競爭,是當前干燥行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結合多位的觀點,對我國干燥行業的現狀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基礎研究工作
多年來,國內干燥設備主要以仿制為主,設備缺少自己的特色,在市場上競爭力較差 。干燥設備水平首先取決于干燥技術,我國目前的狀態是制造干燥設備的廠家很多,但研究 、開發干燥技術的人員卻較少 。而國外有些干燥設備公司里,從事干燥技術開發的人數甚至超過制造人員的數量,始終以高新技術爭取市場 。若想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競爭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較高水平 、完備實驗手段的開發基地 。其中的有效途徑是建立科研生產一體化機構,以科研武裝生產,同時又以生產支持科研,以提高干燥企業的技術水平,增強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生產后勁 。在技術開發過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內容:
(1)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基礎理論研究是開發新技術的基礎,只有加強干燥領域的基礎研究,干燥技術才能不斷發展,干燥技術的發展才能推動干燥設備的進步 。應在我國的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控制手段齊備的基礎研究實驗設備,建成干燥基礎研究基地 。深入研究干燥機理,為技術開發奠定理論基礎,這樣才使我國的干燥設備逐步走自我創新的道路 。
(2)物料物性的研究干燥離不開物料,被干燥物料在干燥過程中所反應出來的特性和對產品的要求各不相同。由于物料性質的差異,也就構成了干燥設備的復雜性和干燥機結構的多樣化 。對于已經工業化的干燥設備,干燥機理和設備結構并不難掌握,較困難的是針對具體物料調整設備結構以適應被干燥物料的要求 。干燥設備廠的技術人員多以學機械設備為主,他們常把干燥設備視為純機械產品。的局限使其對物料的物性比較輕視,對物料性質掌握的缺陷導致設備不理想 。所以一臺設計成功的干燥機,首先是對物料正確的認識,然后才是合理的機械設計 。所以干燥設備設計量人員應該注重物料物性的研究 。
目前干燥設備服務化工行業的特點是技術含量的作用日益突出 。這與過去銷售產品主要靠價格競爭已有很大不同 。其中 ,一些干燥設備技術含量高 ,注重發展新品的廠家 ,效益日漸提升;相反,一些產品技術含量低,新品和新技術開發能力弱的企業 ,效益開始下滑 。
目前 ,國內規模較大的企業和國外企業相比 ,規模還是比較小的。而且 ,技術儲備不足 ,加工設備的手段略顯原始 。同時現在很多干燥企業為了追求利潤 ,忽略了產品質量 ,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就會出現偏差 。因此 ,企業應該下大力氣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 ,把質量和技術再進一步提升上去 。
今年 ,石化行業整體經濟運行并不樂觀 ,對干燥設備行業是一個挑戰 。形勢變化不僅給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施加了壓力 ,也為行業企業轉型升級做好了鋪墊 。
我國干燥設備行業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
首先,要加快建立標準體系 。企業應該對自己產品的質量標準有很高的要求 ,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發展。從化工角度制定干燥設備標準的工作還沒有大面積展開,很多干燥設備企業還沒有高度重視標準 。另外 ,標準會規范企業內部的管理,標準中有定量的指標約束 。干燥設備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其次,設備本身結構的升級相對來講是比較次要的 ,企業要強化這樣的意識——在設計制造干燥設備時 ,首要認識和解決的問題是設備與工藝的結合 ,要根據物料的性質來確定設備結構。干燥設備行業內的企業都是能夠把設備與工藝很好地結合的企業 ,都是對下游用戶的物料有深刻了解的企業 。在很多設備使用失敗的例子中 ,大家都認為是設備的問題 ,其實是設備與物料不相匹配的問題 。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對下游用戶物料的了解和認識 ,以此來設計生產設備 。
再次 ,企業數量不一定很多 ,但企業要有一定的規模和技術水平 。我國發展干燥技術的時間不是很長,企業過去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和大的行業洗牌 ,日子都算能過得去 ,還能支撐下去 。我國干燥行業的規律是 ,入門門檻比較低 ,普通工人就可以辦一個企業,這也是企業數量比較多的原因 。另外 ,下游用戶對干燥設備的需求范圍比較寬 ,高中低端的產品都需要,中小型干燥設備企業也有生存的空間 。當然 ,一旦下游需求有大的波動時 ,中小干燥設備企業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目前國內市場需要的常規干燥設備 ,以及市場需要的主要干燥設備 ,我國基本都能自己制造 ,這表明 ,我國干燥設備以進口為主的歷史已經結束 。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憂 。存在的問題據通用機械干燥設備行業協會預測,今后幾年 ,我國化工行業干燥設備需求量將達到3000臺(套)左右 ;制藥用干燥設備年需求量將達到3000臺(套)左右 ;農林 、糧食 、輕工等行業用烘干設備年需求量預計將達到5000臺(套)左右 。目前 ,我國干燥設備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80%以上 。預計"十五"期間 ,國產干燥設備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將達90%以上。目前現存問題突出表現為區域集中和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兩方面 。企業分布集中我國干燥設備行業的生產企業多數是在本行業早期企業的基礎上逐漸派生出來的 ,地理位置相對集中 ,人員結構存在嚴重的缺陷 。到目前為止 ,企業主要分布在江 、浙 、滬 、遼 、黑 ,這幾個地區的企業幾乎占到全行業總數的50%,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目前我國還有部分地區沒有干燥設備生產企業 。行業內競爭激烈,一些企業注重眼前利益 ,缺乏系統發展思路,整體素質提高緩慢 ,嚴重地阻礙了行業的正常發展 。技術開發能力不強改革開放以后 ,特別是近幾年 ,我國經濟增長的潛能了有效釋放 ,短缺經濟形成的供需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買方市場初步形成 。在買方市場的壓力下 ,一些企業是在追趕市場而不是去尋找和開拓市場 ,企業的精力集中在近期市場需求較多、已成熟的產品上 。因此在烘箱 、振動流化床 、噴霧等產品上 ,生產廠家較為集中 ,競爭異常激烈 。行業中從事干燥設備開發的企業較少 ,新產品的完善以及新產品的推出主要靠相互模仿 。發展建議采用技術 ,提升產品品質我國干燥設備技術與發達的同行業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目前市場中 、低技術產品占主導地位 。
目前 ,在國內干燥設備銷售額中,經濟型的干燥設備約占50% ,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普及型干燥設備約占45%實現規模化生產;型的干燥設備約占5% ,品種大大增加 ;經濟型干燥設備達到批量出口能力 ,普及型干燥設備逐步擴大出口 ,型干燥設備出口取得突破。
據消息,根據干燥設備發展專項規劃要求 ,到2015年 ,國產干燥設備占國內市場需求的50%以上 ,功能部件配套齊全 ,自給率達60%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占烘干設備總產量的75% 。
表示 ,干燥設備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和大眾對機械工業 、裝備制造的看法和某些傳統觀念 ,推動社會進步 。因此,推動干燥設備前進具有重要意義 ,而推動干燥設備進步就加大改進力度 ,不斷創新 。
機械消費額已連續10年位居全球一 ,已成為全球活躍的機械市場 ,而烘干機設備作為其中一個重要分支 ,所占份額也在不斷擴大。而現在 ,干燥設備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升自給率 ,加大國產設備在整個行業中的占有率 。
大型干燥設備制造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主要體現在生產廠家的高度集中 ,產品技術水平差距越來越小 ,用戶個性化需求突出 ,市場需求由量的需求發展到質的需求 ,對大型干燥設備產品技術要求更高 。而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 ,國外一些大型生產廠家紛紛轉換門庭 ,尤其是曾堪稱水平的德國大型干燥設備制造業 ,由于干燥設備市場的長期不景氣而衰退,大型干燥設備競爭對手相對減弱 ,國內目前在大型干燥設備行業發展形勢可以說是大好 。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 ,國內大型干燥設備行業競爭格局被打破 ,生產廠家由原來的幾家發展到幾十個廠家 ,且產品技術水平發展很快 ,與國外的產品相比 ,差距越來越小 ,我國重型干燥設備行業的發展進步 ,受到同業的高度重視。我國烘干設備現已基本實現柔性、復合加工 ,今后主要以發展大型組合式復合加工烘干設備為發展方向,即由兩臺主機組合成復合加工烘干設備 ,因為需要烘干設備完成的加工零件多為單件小批量 ,其工藝復雜 ,輔助時間和加工周期長 ,由一臺烘干設備完成所有加工工序受到限制,而由兩臺組合加工中心就完全可以實現。
節能集約化路線
我國干燥設備經過長久發展 ,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探索干燥技術的新型發展道路時 ,對能效 、環保以及產品的質量進行綜合考慮 ,以求得、協調和可持續地發展 。要實施與綠色干燥的發展戰略 ,首先要走資源節約型發展道路,變單一粗放型干燥為組合 、智能型干燥。干燥器的發展還要重視節能和能量綜合利用 ,如采用各種聯合加熱方式 ,移植熱泵和熱管技術 ,開發太陽能干燥器等 ;還要發展干燥器的自動控制技術 、以優操作條件的實現 ;另外 ,隨著人類對環保的重視 ,改進干燥器的環境保護措施以減少粉塵和廢氣的外泄等 ,也將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